马面裙的春天
秀场的高光时刻
一条裙子,终于从典籍和博物馆的尘封中复活,跨越千年的T台,正向我们款款走来。一夜之间,它从国母出访的华服放下身价,走入寻常人家的日常。景区、山野、田间......它出现在小姑娘踏青游玩的步履之上,甚至男孩子也跃跃欲试,生怕被这一波出圈落下,奇怪,男孩衣着它一点也不违和。这条裙子,它让工厂的缝纫机都踩冒烟了!和天水麻辣烫一样,烫不完,实在是烫不完!
它叫马面裙。山东曹县的汉服生产销售基地,一年的销售额超过70亿元,马面裙作为其中的热门单品,销售额也暴涨几个亿。据说2024年春晚又给它烧了一把火,明星们纷纷穿搭带货,多场景展示了它独特的传统文化魅力和创新赋能的新的生机,尤其龙年春节龙纹图饰的马面裙一度被称为新春战袍而流行于大江南北了。
春天的华服
马面裙的时尚顶流,就算曹县的另一企划案,又有什么关系呢? 一切美的东西都有灵魂,如果注入时尚和热情,它便焕发长久的鲜活的生命力。
马面褶裙,曾是中国古代女子主要裙式之一,而马面是指古代的一种塔楼式建筑的一种构造。亦称敌台、墩台、墙台,为城墙向外凸出墙体部分用以三面防敌的建筑,是在城墙全线防御的基础上构筑的重点防御设施。比如长城的嘉峪关城门楼,就是典型的马面样式。
宋代的旋裙发展到明代,逐渐形成了马面裙。明代成化年间,京城人士都喜欢着马面裙。上至一国之母下至黎民百姓,人人皆穿马面裙。只是不同的阶级,马面裙的质地、装饰和色彩都有着严格的区别。这时并无马面裙之名,裙式简单且未定型,色彩秀丽,整体给人清新淡雅的感觉。明制马面裙一般用7幅布幅,每3幅半拼成一片裙幅,两片裙幅围合成裙子;裙子的前后叠合的4个裙门保持平整,两侧打活褶,褶子大而疏,用异色的裙腰固定,裙腰两端缝缀系带;裙摆宽大,摆幅上用织或绣的形式缀饰底翩,或膝斓。裙襕的纹饰往往采用寓意丰富的吉祥图案,官宦之家的女性则用更加讲究的龙纹、云蟒纹等。马面和裙襕的组合,成为马面裙变化丰富、摇曳多姿的形制基础。明朝末年,裙子增至有十幅布幅构成,腰间褶裥愈来愈密,每个褶裥的颜色不同,褶裥内花纹图案不同,色彩娴雅,轻描淡绘,风吹时如月华一般,故名月华裙 。
传统凤尾月华裙
文物复刻手工刺绣原创改良
清代满族统治者为了满足统治需要,强迫汉人剃发改装,形成中国历史上的一次服饰变革,导致满汉民族矛盾尖锐。为了缓和矛盾,清政府又颁布了十从十不从的法令,其中男从女不从使汉人女子得以在服饰上依然继续传承明代样式,在继承明代裙式基础上进一步衍变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装饰结构风格。由明代的清新淡雅变成清代的华丽富贵,马面和裙襕的装饰较为繁复,褶子细密,有多至百褶的,裙子变为死褶,褶子之间还有镶边,衍生出侧裥式、襕干式、凤尾式等形制类别。
刺绣和凤尾的相得益彰
民国初的马面裙在风格上仍然继承发展着清代那宽松的款式、明朗的色彩和复杂的工艺,而这一切都在逐渐趋简,由富贵走向了衰落。辛亥革命以后,演变的套穿之裙仍然保留着马面裙的裙门和褶裥,但裙腰变窄甚至消失。没有了严格的形制制度,这时的马面裙被人们发挥得比较自由随意了,有的马面裙不再有褶裥而只有裙门。五四运动以后,中国女性的裙子与西方女裙的差别越来越小,传统女裙的元素渐渐消失。随着裙式不断简化,至20世纪30年代,有绣花的马面裙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喇叭裙、旗袍等。
几年前,某奢侈品品牌出的一款半裙因吸收了咱传统马面裙的元素而引起热议,被诉抄袭,还有一些华人走上街头进行抗议……这件事反而提升了马面裙的知晓度,因为近二十年,很多外国奢侈品品牌已经深入人心,是谁搭了谁的车也扯不清楚。时尚,文化的传承,历来都是多民族共享的。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财富,没有人能申请专利,抄就抄呗,抄得好就是如今的原创,也可以被很好的保护,抄得不好才会被视为盜版。
凤尾的精美刺绣
出于对马面裙的喜爱,我见识了一位令人尊敬的设计师,她就是将一些博物馆的文物马面裙或者文物绣片、配饰等进行复刻或者再创作,注入现代元素和时尚理念。她的脚步遍及全国各地,收藏历代珍贵马面裙并梳理成册,通过对纹样、工艺、材料、版型等的研究与解读,设计出多变的、年轻的、时尚的马面裙新品。她的有些手工绣花的重工作品惊艳无比,让人禁不住发出感叹,一条裙子,原来可以美得超乎想象啊!她创立了自己的品牌,不仅让马面裙走上国际时装周,也走进商务场合、旅游景点和日常生活。原来时尚竟埋在千古遗存的碎片里,等着我们。
按耐不住的我,这颗不老的追求时尚之心又重新跳动了起来,终于也有几条马面裙啦,就算跟风吧。春和景明,杨柳依依,如同一场千年之约,我穿起了它,脚步顿时袅娜起来。古典之美、灵动之秀、匠心之造让人飘飘欲仙,向着扑面而来的春天,无问东西,无问悲喜,无关风雅,无关自信,就让这条裙子带着我们穿越千年,探寻东方文明的最初模样吧。
传统马面裙基本结构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