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鹿说你知道马面裙为什么以“马面”为名吗?
马面裙,又名马面褶裙,中国传统服饰的一种,前后共有四个裙门,两两重合,侧面打裥,中间裙门重合而成了光面。
马面裙的名字每个字都认识,但是组合起来令人很困惑的词。但是它又是一个高频词,因为它不但会出现在明代服饰里、清代服饰里,还会在民国服饰和戏曲服饰里出现,它是如此流行和普遍,这个词的怪异也就更加令人印象深刻了。
马面裙为什么以马面为名,这个问题一直令人困惑,直到后来发现城墙建筑之中有一个突出的结构也叫马面,释然了许多。马面并非大家认为的似马脸的那个意思,是城墙体系中一种用于防御的结构,也叫台城。
马面与马面裙
城墙中的马面是否和马面裙真的有关系吗?从我国古代城墙中防御系统中的马面来说,它的结构最早在《墨子》里被提及,称作行城。它被称作马面至少在宋代就就有了,宋之前可能称作却敌。《守城录》:马面,旧制六十步立一座,跳出城外,不减二丈,阔狭随地利不定,两边直觑城角,其上皆有楼子。
城墙在古人的生活中远比我们密切许多,虽然并非每一座城墙都有马面,但有防御需要的城池都会保留。林之鹿汉服(i-linzhilu)马面作为冷兵器时代在城墙上非常有标志性的投射,直到冷兵器逐渐被火炮取代才衰弱。
从上面这点可以推测出,对于过去的人来说,马面这个词作为城墙的重要构成应该是不陌生的,至少不会像我们一样只联想到马或者牛头马面。
所以到明代提及马面褶的时候,因城墙马面结构非常容易联想到凸褶。《酌中志》:曳撒,其制后襟不断,而两傍有摆,前襟两截,而下有马面褶,往两旁起。
但是它的得名是否真的与城墙有关?我们不能肯定,也没有任何证据。近年来一些有心人将其视作某种真相到处搬运,并作为了包装自己的产物,本质上是抄袭了别人不成熟的观点。
因为所有提到马面裙的书籍,不管是服饰、戏曲的还是文物相关的,都只是说明中间不打褶的光面称作马面,但是对于马面的来源并没有作进一步的解释。
搭配
上袄下裙,为明代女子装束经久不衰的典型搭配。马面裙或褶裙搭配上袄称袄裙(现代商家所归纳的名字)。
明代妇女下裳主要着裙,妇女四时的穿著几乎没有一处能够离开裙子。裙以两片共四裙门的马面裙为主,这样的形制,在南宋已初现端倪,明代则进一步发展为在裙子两侧打褶,中间有一段光面,此即马面。在马面裙的裙底以及膝盖位置饰以格式纹样的宽边,称为襕,极具明代女裙风采。与各式的或长或短上衣搭配,成为袄裙或衫裙,如此两截穿衣的特征,并一直贯穿于后世。
形制特征
明制马面裙所用布幅为七幅左右,两片裙子,每片各三幅半,裙摆大阔。除裙子前后一块不加打褶外,其余诸处打褶,褶大而疏,缀于异色的裙腰上,裙腰左右两端缝缀系带,裙摆宽大,其上或织或绣缀底襕,或膝襕。裙襕的纹饰多样,且寓意丰富,如蝙蝠图案即福的象征;蝙蝠与云纹组合寓意洪福齐天;灯笼纹样的五谷丰登;八宝流苏璎珞海螺等纹样组成的多吉祥寓意,更为流行;而愈加讲究的裙襕则为龙纹、云蟒纹。马面和裙襕的组合,为千年的女裙增加流光溢彩和几分端庄华丽。
随着汉服复兴运动,明制一直是同袍们的心头爱,明制汉服高端大气,马面裙中更有织金马面,显得气场非凡,所以马面裙不仅没有因为历史原因被遗忘在风烟中,反而在大家的创意下与现代服饰结合在一起,焕发了别样的美感。林之鹿汉服,不仅仅是汉服。
图文 | 网络
排版 | 小鹿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