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全面地介绍马面裙的历史、组成、分类,用行动抵制文化挪用
马面裙的历史背景
上衣下裳是我国十分古老的服装形制。
在西周以前,无论男女,服装一律上下分裁,着于上身的称为衣,着于下体的称为裳。
这种服装形制对后世影响深远,裤褶、襦裙等都是这种服装的遗制。
明代裙的形制已与清代马面裙极为相似,其裙以两联相交叠缝合而成,前部内外裙门相互搭叠,后部内外裙门亦相互搭叠,裙两侧叠褶。
满族统治者为了满足统治需要,强迫汉人依照满族服饰剃发改装,形成中国历史上的一次服饰变革,导致满汉民族矛盾尖锐。
为了缓和矛盾,清政府又颁布了十从十不从的法令,其中男从女不从使马面裙作为汉族女性服饰得以传承。
清代马面裙的装饰意味日益浓重。
侧裙幅或为细密褶间而成的百褶裙,或为镶饰纵向阑干缎边的阑干裙。
裙面刺绣花样丰富,缎边装饰考究,无不凸显了我国传统女红技艺的精湛。
马面裙的组成
裙门:马面裙有前后内外共四个裙门。指的是马面裙每联左右两边的矩形结构。穿着时露
在外面的是外裙门,遮掩于内的是内裙门;位于人体前部的称为前裙门,位于人体后部的称为后裙门。裙门亦称马面。
裙联:《朱氏舜水谈绮》中关于裁裳法有如下记载:自中及左一旁缝四幅,作一联;自中
及右一旁缝四幅,作一联。两旁不相连。马面裙由两联组成,每联左右两边的矩形作为内外裙门。
裙胁:根据《朱氏舜水谈绮》,两胁各做三个褶子。明代女裙于每联前后两裙门之间的裙幅处捏褶,此处即为胁。清代马面裙中,裙两胁处有打细褶和镶阑干两种基本装饰方法。
腰头:指马面裙上端束于腰部之处。晚清民初马面裙多以棉布为腰头,白色居多,取白
头偕老之意。裙腰两端有襻以系带。
示意图
马面裙的分类
阑干裙阑干裙两胁处由若干梯形裁片同向缝合而成,并以深色缎边镶于缝合处,在平整的裙
面上形成一条条阑干,裙的前后外裙门边缘及裙下摆处也镶有同色缎边。
红色缎三蓝平金绣马面裙(正背面)
灰提花缎镶鼠皮棉灰提花缎镶鼠皮棉马面裙(正背面)
2.百褶裙
百褶裙的百是虚指。裙两胁处打褶,褶裥细密。以每胁中线为中心,左右对称向中心打褶,一般每胁打 25 至50 褶左右。普通百褶裙的褶为压制而成,不以缝线固定。
玫红提花纱绣人物花卉鱼鳞褶马面裙(正背面)
鱼鳞褶裥 (左) 、普通褶裥(右)
前人着装下的马面裙
1860-1862年间的贵族妇女
清女子
1860-1862年间广州的清朝官员一家
18070年厦门身穿传统服饰的夫妻在欧式房屋前的全身照
1880年间,一幅经典的上海妇人合影
清末 侍女像中的精品
骑自行车的名伶上海耀华照相馆拍摄,
20世纪的婚礼
20世纪的婚礼照
北京慕贞女中学
民国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