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面裙的来历、穿法
马面裙来历和穿法:
明朝马面裙
明代马面裙由宋末元代的马面裙发展而来,按群门可有宽裙门和窄群门两类。如明代武进王洛墓的马面裙便有两种裙门数据,一种马面宽13~18厘米,一种宽31厘米左右。有明一代对于裙子的划分更多是基于裙子本身的工艺和装饰。如挑线、织金、泥银等。
满清马面裙
清代是以满族为核心建立的中国最后一个君主集权制王朝。满族统治者为了满足统治需要,强迫汉人依照满族服饰剃发改装,形成中国历史上的一次服饰变革,导致满汉民族矛盾尖锐。为了缓和矛盾,清政府又颁布了十从十不从的法令,其中男从女不从使马面裙作为汉族女性服饰得以传承。满清时期马面裙的装饰意味日益浓重。侧裙幅或为细密褶间而成的百褶裙,或为镶饰纵向阑干缎边的阑干裙。裙面刺绣花样丰富,缎边装饰考究,无不凸显了我国传统女红技艺的精湛。
入清时,马面裙延续明末的白裙,褶裥细密,在后世被称呼为百裥裙。同时期诞生的,则有拼布工艺的月华裙,与弹墨工艺的弹墨裙两类。
入清后,马面裙在明代方布打褶的基础上,发展出方形布拼直角梯形布的制作方式(目前不明明代是否有此类制作方式,该类拼接方式广泛用于明以前的各类裙装),称呼为阑干裙。同时期流行的,还有装饰用的凤尾裙,虽然不属于马面裙行列,但一般在论文叙述时都会夹带上,因为其需要马面裙做底。
民国马面裙
民国初年,受到留日归国女学生影响,袄裙样式趋于简洁、合体,门襟、领、袖和下摆出现较多变化,形成各种款式。其中短袄长裙以其朴素简洁、淡雅的风格受到青年女学生的青睐,成为女学生装的主要形制之一。到了民国中、后期,西方上衣下裙的服装样式也影响到了袄裙的流行趋势,袄裙开始趋于华丽,特别是裤式裙和裙裤的流行,使袄裙装常变常新。款式的灵活性使袄裙装在 20 年代末成为时尚流行的载体。
马面裙的穿法:
马面裙多为一片式裙,将裙门在体前摆正两端在后面摆正将绳子绕到前面系好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