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杨家桥明墓:实证明代男子穿不穿马面裙
中国丝绸博物馆的一个小展,顺带一看的,没想到却看出了一个迷惑——
朵花纹绮单裙
裙长66厘米;裙腰长130厘米
马面裙?这不男墓吗?
这个墓是2002年11月在桐乡杨家桥香海寺基建工地上发现的,墓葬形制显示是一座明代单穴墓,遂展开抢救性发掘清理。这个墓没有墓志铭出土,根据发现的木匣中残存纸质文书结合地方文献记载,专家确认该墓的墓主是河南按察使佥事杨青。
没错呀,是男的。
这几年陆续有男生穿马面裙:
网上还讨论的沸沸扬扬,都说这是现代搭配,古代男子并不这么穿。
那杨青墓里怎么会有条裙子?
我心中燃起了熊熊的八卦之火……
展板上也没再多的解释。回家后上网查,还好有发掘简报,原来墓主里外共穿了9层衣服!
从外到里第1件:
四合如意云纹缎獬豸补圆领
通袖长233厘米;衣长135厘米
这才是展览里重点推的,标准官服,前襟和后襟各有一个金线绣的獬豸纹补子。
獬豸,是古代传说中能辨善恶忠好的异兽,体形类似麒麟,最典型特征是额上长一角、四足是爪。据说獬豸遇人争斗时会用它的独角顶理屈的一方,所以就成了执法公正的化身。
明清之际,獬豸又以补子的形式列入官服规制中。《明太祖实录》里载:风宪官用獬豸,风宪官即御史之俗称,指监察执行法纪的官吏,类似于当今的司法干部。
国丝馆的玻璃反光很厉害,拍全图很不友好,看出土时照片:
图源《桐乡濮院杨家桥明墓发掘简报》
网图
图源展板
原物保存不错,獬豸补子很清晰。这是迄今为止发现较为完整的明代官吏服饰。
第2件第3件,同样为四合如意云纹缎袍,一件大朵云纹,另一件小云加杂宝:
四合如意云纹缎直领
通袖长228厘米;衣长142厘米
如意云是明代较为常见的云纹式样,外圈还有个尖,极具时代特征。
这件展厅里还有件仿制品:
丝绸衣物不管原来是什么颜色的,从墓里出来基本就是黄不拉叽的;也就新疆那边还能保持原来的鲜艳色彩。
第4件:
素缎贴里
通袖长224厘米;衣长133厘米
贴里是明代服饰的基本款式之一,交领斜襟,上下分裁,下身如裙式布满大褶,大褶上面还有细密的小褶。贴里的褶子能使袍身宽大的下摆略向外张,显得端庄稳重。亦可作为外衣穿着。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局部)
这图里就有个穿贴里的娃。
第5件:
素绢背心
肩宽65厘米;衣长66.5厘米
第6、第7、第8件,棉布衣。没展出,看下发掘简报里的图:
而第9件,就是下身着如意云纹缎裙:
真的是他身上穿的哎!
杨家桥明墓开棺时墓内有积水,尸骨基本已腐烂,但墓主身穿的衣服保存较好。
这可能与墓的三合土浇浆有关。三合土是由三份石灰、二份砂子、一份黄土,用糯米汁拌和而成,趁其半干半湿时填夯于墓穴内,置棺后再封以三合土加固保护,形成致密坚固的保护隔离层。
出土时尸骨最外层由白棉布包裹,共有9个活结,上面覆盖一层丝绸棉被,呈现出下葬时的原样。
头上戴的乌纱帽也在展厅里:
出土时就未见帽翅。
还有缎鞋:
素缎六合一统帽:
相传为明太祖所制的瓜皮帽。
这块绸巾挺别致:
福寿巾
长88.5厘米;宽69厘米还有对联。百槐来兮如几式眉寿介兮时万亿?松柏茂兮兴之亿山阜高兮兴之匹?看不懂啊……
两床被子:
绣缘莲纹花缎棉被
长182厘米;宽88厘米
缠枝西番莲花缎棉被
长210厘米;宽170厘米
细看纹饰才可以想见当初的精美华丽。
明清时,桐乡濮院的丝绸业发达,与杭纺、湖绉、菱缎并称江南四大名绸,据说《红楼梦》里睛雯穿的葱绿院绸小袄指的就是濮院绸。杨家桥明墓的主人衣服华贵也就不难理解了。
除了身上的服饰,这个墓里的随葬物品并不多:
图源《桐乡濮院杨家桥明墓发掘简报》
也就是些生活用品。
看来,明代的司法干部穿得好、住得好,生活倒不奢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