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马面裙
一、马面裙的起源与发展
1.起源
马面并非马的面部,而是原指古代一种塔楼式的建筑。马面裙前后共有四个裙门,两两重合,侧面打裥,中间裙门重合而成的光面形似古城墙上凸出的墩台便称其为马面。马面一词,最早出现在《明宫史》中:曳撒,其制后襟不断,而两傍有摆,前襟两截,而下有马面褶,往两旁起。但马面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 旋裙是宋代女子为方便骑驴而设计的一种功能性的开胯之裙。
南宋牡丹花纹螺旋裙 黄升墓出土
2.发展
宋代的旋裙发展到明代,逐渐形成了马面裙。明代成化年间,京城人士都喜欢着马面裙,上至一国之母下至黎民百姓,人人皆穿马面裙。只是不同的阶级,马面裙的质地、装饰和色彩都有着严格的区别。但此时并无马面裙之名,其裙式简单且未定型色彩秀丽,整体给人清新淡雅的感觉。
清代马面裙在继承明代裙式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衍变逐渐发展成为清代汉族女子的日常着装,成为了清代女子的标志性裙式。马面裙在清代发展最快,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装饰结构风格,是清代裙子的基本形制。
20世纪初,清政府逐渐崩溃。民国初的马面裙在风格上仍然继承发展着清代那宽松的款式、明朗的色彩和复杂的工艺,而这一切都在逐渐锐简,慢慢由富贵走向了衰落。五四运动以后,受民主、自由等思想的影响,中国女性的裙子与西方女裙的差别越来越小,传统女裙的元素渐渐消失,这也预示着马面裙已走近未梢。
随着裙式不断简化,至20世纪30年代,有绣花的马面裙逐渐在生活中被人们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喇叭裙、旗袍等。
二、马面裙的风格种类
马面裙在视觉上具有层次感,这得益于其独特的设计。外裙门常饰有精美的刺绣、镶边等装饰,而内裙门的装饰则相对简约或无装饰,这种对比使马面裙的视觉效果更为突出。同时,装饰元素多富含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莲花、牡丹、龙凤等吉祥图案。色彩方面,马面裙通常以红色、绿色、蓝色等鲜艳明快的色调为主,充满了中国传统的审美情趣。此外,马面裙的材质多为丝绸、棉布等中国传统纺织品,这些材质柔软舒适,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保暖性。
马面裙的种类繁多,其中阑干马面裙是一种特色款式。它的装饰方法独特,用数条或数十条深色的细缎带镶绲分隔两侧的裙幅,使其形成平均、有序的几个部分。穿着起来,裙身两侧的褶裥形成自然对称的形态,展现出庄重、沉稳、严谨的效果。
三、马面裙的传承价值
马面裙作为中国古代汉族女子的主要裙式,不仅体现了当时的审美观念和工艺水平,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如吉祥寓意、等级制度等。它代表着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设计和制作工艺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服饰的精湛技艺和审美追求。同时,马面裙也是中华民族自信和文化自豪感的象征,穿着马面裙的人们向世界展示着中国独特的文化魅力。
近年来,随着汉服文化的复兴,马面裙再次成为时尚的象征,现代设计师将其与现代元素相融合,创造出新颖的马面裙款式,使其焕发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