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消息 > 专栏你对“马面裙”知多少?

专栏你对“马面裙”知多少?

admin2024-11-14最新消息13

139.9 139.9
338 338

比较关注互联网的朋友们大概想必对最近网络上闹的沸沸扬扬的迪奥的马面裙风波已有所耳闻。对服装相关知识了解甚少的人可能在这之前从未听说过马面裙,一部分经常网络冲浪对相关知识略有耳闻的人可能听说马面裙,可跟专门花时间精力翻阅史料的去考据专业人士相比,虽然心怀愤恨,但想要有力对抗对方傲慢姿态,一时间还是不知从何入手。

作为纺织服装类公众号,小编不在这里论证迪奥事件中文化挪用的种种问题。小编想尽可能将马面裙通俗易懂的介绍给大家,希望大家可以对中国古代服饰有进一步的了解。

马面裙是什么裙?

Finding the answer

《陌上桑》有云:缃绮为下裙, 紫绮为上襦。上衣下裳是中国古代服饰形制之一,下裳即裙之意。古人下身多穿裙,历史上的裙种类繁多,不胜枚举。

黄能馥先生曾在《中国服饰通史》中给马面裙做了解释:两侧有折,裙门和裙背加纹饰,上有裙腰与系带

马面裙多幅拼缝,为适应人体腰围而将两侧裙幅打褶,中间裙门重合而形成的光面,俗称马面,整体呈梯形,上窄下宽,平铺开来是扇形,两侧褶裥越多,扇形的弧度越大。

马面裙款式图

马面裙结构图

马面裙起源

马面裙结构起源

关于马面裙的起源众说纷纭,小编一路查阅相关文献发现马面裙的起源目前并没有明确认定。学术上比较认可的是马面裙起源于宋辽,兴于明清。

主流观点认为马面裙由古代胡服演变而来:辽代缺胯袍与宋代旋裙都具有前后开衩的结构,这可能是马面裙结构的雏形。

晋祠彩陶宋代侍女像

河北下八里辽6号墓中西壁画《散乐图》

另有观点认为:华夏衣冠—汉服体系的裙装,无论是文物还是文献记载,都以围合式为根本特征,而辽金契丹等是套穿式,所以马面裙可能起源于汉族服饰体系。

详细信息可以看以下链接作者的论证:https://mp.weixin.qq.com/s/37jED9AcYF9WBKmEduMVJw

旋裙宋代文献中记载女子为方便骑驴而设计的一种功能性的开胯之裙。

妇女不服宽袴与襜,制旋裙,必前后开胯,以便乘驴, 其风闻于都下妓女,而士人家反慕效之,曾不知耻辱如此

——宋代江修复《江邻几杂志》

孟晖在《开衩之裙》中道:此类宋裙乃是由两片面积相等,彼此独立的裙裾合成,做裙时,两扇裙片被部分地叠合在一起,再缝连到裙腰上。

图片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汉服通论》

马面裙是否起源汉族或胡族是没有明确史料记载的,但马面一词最早出现在《明宫史》中。

曳撒,其制后襟不断,而两傍有摆,前襟两截,而下有马面褶,往两旁起。

——《明宫史》

曳撒:一般指质孙服蒙古族发明服装, 是蒙古语华丽的音译。原作军服便于骑射,后流行于明朝,内外庭都有穿着,不断发展与明服逐渐融合成其他形式如:麒麟服、飞鱼服。

穿蟒衣曳撒的石玠画像

马面裙与同样拥有马面褶的曳撒,但两者目前业内认为并未有直接的承前启后的继承关系。

马面名称由来

相比一部分人和我有着同样的疑问:马面裙为何叫马面呢?从前面可以了解到:裙身宽宽的不打褶的光面称之为马面。但为何称其为马面而不是牛面、狗面?

目前已知的提到马面褶的书记,不管是服饰、服饰、戏曲的还是文物相关的,都只是说明中间不打褶的光面称作马面,但是对于马面的来源并没有作进一步的解释。

【马面裙】 裙类名称,是中国传统名称,裙子两侧是折裥,中间有一段光面,俗称马面。有的还在马面中缀以刺绣装饰,按照西式裙类的名称,这种式样造型的女裙,称间隔裥裙。

——《中国文物大辞典 》

百折裙前后正中间,留有两块长条不打折,上面绣花饰纹样,称马面裙。纱质的马面裙,可和袄、褂、帔等配用。花色品种较多,贫富皆饰,也可作扎靠的衬裙,或和旦角小衣包配套。

——《中国豫剧大词典》

越剧的裙,主要是花旦的百裥裙。最早穿的都是传统大裥裙,前后有马面,俗称马面裙 ,以后去掉后马面,改为单马面裙,经常用于老旦。传统的鱼鳞百裥裙往往作衬裙使用。

——《上海越剧志》

清代之裙,马面裙是其典型,另有百褶裙、鱼鳞裙和凤尾裙等名目。所谓马面是指裙前后两个长方形的外裙门,马面裙侧面打裥,裙腰多用白色布,取白头偕老之意,以绳或纽固结。

——《近代中国女装实录》

其实,马面在服饰系统中的出现很突兀,但对我国古代城乡防御系统来说,马面可不陌生。马面早在《墨子》里被提及,称作行城,宋之前可能称作却敌。

马面,旧制六十步立一座,跳出城外,不减二丈,阔狭随地利不定,两边直觑城角,其上皆有楼子。

——《守城录》

图片来自网络

虽然并非每一座城墙都有马面,但有防御需要的城池都会保留马面。马面作为冷兵器时代在城墙上非常有标志性的投射,直到冷兵器逐渐被火炮取代才衰弱。

联想到上面明代提及的马面褶,就有说法是因为城墙马面结构非常容易联想到凸褶。

此观点来源于:

https://mp.weixin.qq.com/s/vPtLeO1dwpP8c2X-APjNUw

马面裙发展

明马面

从宋代旋裙经历辽金元服饰的发展融合到明代,逐渐形成马面裙,成化年间尤其盛行。从国母到平民都在穿,只是不同的阶级,马面裙的质地、装饰以及色彩有着严格区分。

明代女裙形制典型结构为:在裙子两侧打褶,中间有一段光面,此即马面;裙底以及膝盖位置饰以各种纹样的宽边,称为襕。明制马面裙一般用7幅布幅,每3 幅半拼成一片裙幅,两片裙幅围合成裙子;裙子的前后叠合的4个裙门保持平整,两侧打活褶,褶子大而疏,用异色的裙腰固定,裙腰两端缝缀系带;裙摆宽大,摆幅上用织或绣的形式缀饰底襕,或膝襕。裙襕的纹饰往往采用寓意丰富的吉祥图案,官宦之家的女性则用更加讲究的龙纹、云蟒纹等

图片来源于文献《明清马面裙的形制结构与制作工艺》

马面裙在明盛行,但此时文献中并无记载马面裙之名,此时期裙式简单且未定型,色彩秀丽,主体风格为清新淡雅。

明末始用八幅,腰间细褶数十,行动如水纹,不无美秀,而下边用大红一线,上或绣画二、三寸,数年以来,始用浅色画裙。

——清代叶梦珠《阅世珠》

明 蓝色缠枝四季花织金妆花缎裙 山东博物馆藏

明 白色暗花纱绣花鸟纹裙 山东博物馆藏

明 红色暗花缎绣云蟒裙 山东博物馆藏

明 葱绿地织金妆花纱蟒裙 孔子博物馆藏

<<< 滑动查看更多明代马面裙 >>>

清马面

清代汉人女子在样式上继续传承明代,马面和裙襕的装饰较为繁复,褶子细密,有多至百褶的,褶子变为死褶,褶子之间还有镶边,衍生出侧裥式、襕干式、凤尾式等形制类别。裙幅两侧施以褶裥时为侧裥式,裙幅装饰襕干条时则为襕干式,若裙幅和前后裙门裁改成凤尾条时便为凤尾式。

—侧裥式—

将马面裙两侧的裙幅打褶后所形成的样式。是明清马面裙共同的特点。清代马面裙的褶裥更加细而密, 两侧对称,排列整齐有序,褶裥细密的程度少则几十个,多者成百或多可达一百六十个,俗称百褶裙。是当时十分流行的裙式。

近日吴门所尚百褶裙,可谓尽美,予谓此裙宜配盛服,又不宜于家常,惜物力也。——清代李渔《闲情偶寄》

为了使这些褶裥能够保持形态,往往用同色线以一定的间隔把褶裥交错钉合,随着人的行动裙幅发生张合变化,形成富有动感的流动视觉效果。因形似鱼鳞,也称鱼鳞百褶裙。

凤尾如何久不闻?皮绵单拾费纷纭。而今无论何时节,都着鱼鳞百褶裙。

——清代李静山《增补都门杂咏》

侧裥式马面裙

—襕干式—

在两侧平整的裙幅上用深色绸缎裁制成细条分隔镶滚于其上,数十条细缎将裙幅分割成有序排列的几个部分,外观看起来就像襕干,因此叫襕干式

襕干裙在穿着后以马面为纵向的中轴线,裙身两侧的襕干形成左右对称的自然形态,体现出庄重、严谨、对称的穿着效果。按照襕干之间的距离相等与否,可以分成等距型襕干非等距型襕干两种裙型。

襕干式马面裙

—凤尾式—

凤尾裙是马面裙中比较特殊的一种:用数十条末端裁成尖角的彩色布条, 并排在腰头处固定而成的裙子

凤尾裙应该是马面裙变化最大的样式,其两侧裙幅和前、后马面都不再是连续的面料,转而由细长的布条从形式上代之,由于布条间间隙较大,已不足以蔽体,故不单独穿着,通常围系在马面裙之外作为装饰。

以缎裁剪作条,每条绣花两畔,镶以金线,碎逗成裙,谓之凤尾。

——清代李斗《扬州画舫录》

凤尾式马面裙

—凤尾侧裥式和凤尾襕干式—

清末,马面裙的制作技艺趋于顶峰,出现了另外两种变化的样式,其实是将两款融合在一起的变化款式。具体做法是用凤尾装饰条代替深色缎条缝钉到裙幅上,缝钉的位置与原来侧裥式裙幅上褶位线一致或者是与深色缎条襕干的位置基本相同,数量也基本相当。

如此固定的裙式则是兼备了侧裥式/襕干式马面裙和凤尾式马面裙的基本要素,从形制上说是马面裙的新样式

凤尾侧裥式和凤尾襕干式马面裙

五彩提花绸绣人物纹鱼鳞褶月华马面裙 民族服饰博物馆藏

五彩提花绸绣人物纹鱼鳞褶月华马面裙(局部)

蓝缎饰平生富贵纹阑干马面裙(局部) 民族服饰博物馆藏

红色暗花绸堆绫盘金绣边饰马面裙(局部)民族服饰博物馆藏

<<< 滑动查看清马面图片 >>>

马面裙民国到现代发展

20世纪初,清政府逐渐崩溃,满汉服饰在互相融合的道路上日益西化。民国初的马面裙在风格上仍然继承发展着清代宽松的款式、明朗的色彩和复杂的工艺,而这一切都在逐渐锐简,慢慢由富贵走向衰落。

民国初

马面裙扣合方式除了系带和盘扣外,多了塑料纽扣。这时期裙子较清代略短,裙摆变小,裙幅减少,装饰也比清代有所减少。裙摆和裙门仍旧镶有各种花边,但开始流行细窄条边装饰,圆的是灯果边,也称线香滚,扁的叫韭菜边。后来,裙腰之上的扣子被去掉,原来的两个裙腰合并成一个,款式由清初的两片式合并成了一片式。这种简单的裙式,与清朝繁缛复杂的马面裙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辛亥革命以后,继而演变的套穿之裙仍然保留着马面裙的裙门和褶裥,但裙腰变窄甚至消失。

直至后来,马面裙被人们发挥得比较自由随意,例如有的马面裙不再有褶裥而只有裙门。马面裙不还沿袭到了婚服里,这种裙被称为红喜裙,是清末民初女子的结婚礼服,它虽有马面,但没有褶裥或襕干,也没有了开胯

五四运动后

受民主、自由等思想的影响,中国女性的裙子与西方女裙的差别越来越小,传统女裙的元素渐渐消失,这也预示着马面裙已走近末梢。

晚至1920年左右,比较潇洒自由的宽裙入时了,这一类的裙子才完全废除。

——张爱玲《更衣记》

这时出现了一种文明新装,它是在袄裙的基础上演变的一种时尚服饰,这种短衣宽裙的穿法衬托出进步青年去陈推新的思想。裙式不断简化,至上世纪30年代,有绣花的马面裙逐渐在生活中被人们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喇叭裙、旗袍等。

现代:

21世纪后,中国经济发展愈发繁荣,年轻人对服饰的追求不在拘泥于西式审美,眼光又聚焦在我国厚重文明积累下的各朝各代的传统服饰。随着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不断崛起,一大批热爱我国古代传统服饰的人群自发的研究古代服饰并融合现代特色在颜色、花样、面料,形制上等进行二度创新,或将马面元素与现代服饰进行融合形成新中式服饰。可谓迎来了中国古代服饰的文艺复兴热潮。

1

2

在尊重原有形制基础上对纹样、颜色及面料等进行创新设计

融合了现代服饰元素的新中式

说在最后

无论是国内外大小品牌,我们都支持对我国古代传统服饰的创新设计,我们乐意看到中国服饰文化走向世界,有跟多的人发现华夏服饰之美。但是对于任何滥搬、挪用华夏服饰却只字不提,抹去中国古代服饰的历史发展底蕴之行径,我们决不允许、绝不姑息!

参考文献:

曹雪,王群山.从开衩旋裳到罗裾撷芳——马面裙的发展历程[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6,2(10):108-110.37.

李红梅.明清马面裙的形制结构与制作工艺[J].纺织,2016(11):119-121.

黄能馥.中国服饰通史[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

包铭新.近代女装实录[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4.

周锡保.中国古代服饰史[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

黄能馥、陈娟娟.中华历代服饰艺术[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9.

周汛、高春明.中国衣冠服饰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6.

李渔.闲情偶寄[M].北京:华夏出版社,第一版,2006.

张爱玲.流言[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6.

袁仄,胡月.百年衣裳[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

编辑 | 王斯琦

责编 | ITD纺织品设计创新团队

相关文章

一年卖了70亿,曹县汉服、马面裙销售火爆供不应求

1月18日,在2024春节山东乡村文化旅游节菏泽启动仪式现场,身着汉服、马面裙的志愿者们成为现场最靓丽的风景线。2023年,曹县汉服火出圈,带动就业人数达10多万人,销售额达到70亿元。随着春节临近,...

做耳机的企业提前转产马面裙——马面裙爆火为何在曹县“意料之中”

做耳机的企业提前转产马面裙——马面裙爆火为何在曹县“意料之中”

2023年11月,来自约旦、泰国等8个国家的42名国际友人来到曹县。他们正在参观曹县马面裙的分料裁剪环节。2023曹县首届汉服文化节现场。继3年前因汉服产业火热出圈后,2024年新春伊始,马面裙的爆火...

马面裙成汉服圈顶流,有曹县商家一年销量翻十倍

缝纫机都踩"冒烟"了!近期,"宇宙中心"曹县近期因为汉服再次出圈,尤其是马面裙成为了社交平台中的汉服顶流。 "2023年订单蜂拥而至,直接就把货卖断了。" 曹县穿越大唐华服负责人刘申...

新顶流马面裙,畅销3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作者 | 兵法先生 来源 | 营销兵法(ID:lanhaiyingxiao) 新中式的马面裙,堪称最近的新晋顶流。 它是明星街拍、秀场的战袍,一穿即热搜,拥有了话题与...

真实再现马面裙之美,国内首部马面裙学术专著在沪面世

中新网上海5月17日电 (记者 许婧)由东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最美服饰丛书——五色华彩马面裙》17日在沪发布。该书运用文献、图像和实物,从马面裙的名称溯源到形制流变,全面探索这一经典服饰...

从小沈阳的马面裙看男性穿着自由、性别平等和文化包容

最近,小沈阳在合肥演唱会上的一件服装引起了轰动。穿着中国传统女性服饰马面裙表演歌曲,不仅展现了他的幽默风趣,也引发了人们对男性穿着自由、性别平等和文化包容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