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怎么能不穿马面裙呢#马面裙的来历居然这么不简单!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马面裙,又名马面褶裙,是中国古代女子主要裙式之一,前后里外共有四个裙门,两两重合,外裙门有装饰,内裙门装饰较少或无装饰,马面裙侧面打裥,裙腰多用白色布,取白头偕老之意,以绳或纽固结。马面裙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是歌舞伎女的骑驴专用裙。
她们为了骑行方便,用两片大小相同的布包裹成裙,在前后做了开衩的设计,算一款功能性的两片裙。发展到明代,逐渐腰侧有打褶子,也就是现在马面裙的雏形。本来是歌舞伎女专用裙,但由于样式及其功能性,却很快在上层阶级的贵妇中蔓延开来,上至皇后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爱马面裙。它的风格是由明代的清新淡雅到清代的华丽富贵,再到民国的秀丽质朴,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但它的马面结构一直根深蒂固的存在着。
马面裙的起源据说和契丹人有关。传统汉族服饰不方便骑马,而游牧民族因为需要经常骑马所以他们的裙子设计为四面开合,方便岔开腿又不至于露出腿而显得不雅观。马面裙在明清时期开始大流行,这一点可以从一些历史剧集的服化道中看出。
马面裙的名字来源于马面,这是古代防御建筑中的一种结构,每隔一定的距离就有突出的矩形墩台,利于防守者从侧面攻击来袭的敌人,形成包夹之势。从外观上看,裙身正面与两侧的打褶结合,正好类似于一个马面的建筑结构,因此得名。